这种能力是什么?自律!对,你没有看错,就是自律!再过5分钟我就起床,打完这局游戏就干活,看完这集我就学习......这些都是拖延症的表现,拖延症是目前“流行性城市癌症”之一,平均每四个人只有一个人不是!
临床表现如下:
1.前期——假装自己很安全:还早,休息、休息一下~
2.中期——各种理由:我先忙点别的,学习的事情等下哈...
3.后期——自欺欺人:后天才考试,大不了熬一夜!
4.死期——热锅蚂蚁:明天就要考试了,没复习怎么办?好恐慌!!
在高三之前,我也是重度拖延症患者。上网找个学习资料,都会忍不住刷刷抖音、回回微信,一不注意几个小时就过去了......然而,高三一年,身边的同学都觉得我每一天都很忙碌且充实,每天都井井有条。很多好朋友都说我非常自律,对自己太狠了!其实,我也不是对自己狠,而是我明白了“高考大概是普通人这辈子遇到的最公平的事了!”,和那些“家里有矿”的孩子不同,我们想要实现自己的愿望,只能靠自己。高三之前我以为自律和我完全没关系,但是,后来我发现想错了,其实想要变得自律,并不难!
1.要有明确的目标
大部分的拖延都是因为没有明确目标引起的。明确的目标一般建立在明确的自我定位上面。如果你是一个只能考300分的学生,你的目标却是清华、北大,我也无话可说了。如何确定明确的学习目标?看省排名!每个学校的教育水平不同,班级排名、年级排名意义都不大,最科学的数据就是省排名,而且每年高考是按照省排名来录取的。高三期间每个学校都会进行一两次省级大联考,对待这次考试,一定要按照高考的标准。因为通过这次考试可以确定你在全省的位置,然后对应去年的省排名录取情况,找出对应排名稍靠前的大学作为目标学校。这样确定的目标学校不仅是可预期的,能驱动你学习,又不至于因为目标大学太遥远而焦虑。
2.形成规范化的生活
观察身边比较优秀的人不难发现,优秀的人生活都很规范化,他们养成了一个又一个好习惯。这些习惯会推动他们做的更好。想要自律,说到底就是要养成一个又一个好习惯。但是,好习惯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,也不是一蹴而就的。习惯的养成一定要有耐心,切勿急功近利。可以先培养一个核心习惯,然后让这个核心习惯引起连锁反应,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。例如我,高三时选择养成的核心习惯就是早起背诵英语单词,为了背诵单词,不得不早起,所以养成了早睡早起的习惯。为了更有精力的背诵单词,我又养成了健身的习惯,每天晚自习过后,我都会去操场跑上几圈,不仅锻炼身体还能有助睡眠......就这样,一个核心习惯带动其他习惯的养成,像滚雪球一样,慢慢的你的生活就会高度习惯化,而这些习惯也会让你的高三,乃至一生都受益匪浅。
自律小技巧
1. 增强意志力的方法
很多同学看完鸡汤后,都像打了鸡血一样,短期内很努力,但是好景不长,慢慢就恢复正常了。这就是意志力短暂提升的原因。当意志力耗尽,一些就都归于平常了。所以,想要自律就要提升意志力。提升意志力有两个方法,锻炼和早睡早起,锻炼过程中需要不断挑战自己的极限,可以极大的增强意志力;早睡早起能够让人保持充足的睡眠,精力旺盛了,意志力自然就会增加很多。
2. 提升注意力的方法
很多学生在准备开始学习的时候,都会发现:手机真好玩、手指也很好玩、这个橡皮也好玩......这些都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。注意力其实是可以训练的,你可以通过冥想或者最近几年比较流行的番茄工作法来锻炼注意力。冥想:每天睡觉前,平躺着,做深呼吸,把注意完全放在呼吸上,跟着呼吸的节奏在心中默念“呼”“吸”,每天坚持5分钟。不仅能够提升睡眠质量,还能改善负面情绪。注意,如果在冥想期间,注意力分散了,要重新开始哟!至于最近几年流行的番茄工作法,就是在25分钟内专注于你要做的事情,注意力要高度集中,其他一切都与你无关,每坚持25分钟,可以稍微休息一下,然后重新开始。通过这样刻意的训练,注意力会在短期内提升很多,这种方法对很多人适用,同学们可以尝试一下。
3. 排除干扰项
现代人工作学习最大的干扰项无非就是手机,不妨试一下切断手机信号,或者干脆不用手机。另外,书桌上不要放太多与学习无关的东西,学习杂志也不行。记得我高二的时候,愣是把一本《青年文摘》读了N遍,浪费了学习时光不说,还自我催眠可以提高写作能力!以上,就是我变自律的过程,重复一下, 自律需要一个过程,不可操之过急。